基业科技集团岩土工程工艺
创新技术(工艺包 )介绍
公司简介
江西基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江西基业集团”) ,是一家具近四十年施工经验,专门从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基坑 (边坡) 支护等各类岩土工程施工,工艺优化,新技术开发及相关课题研究的专业公司。具有国家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于2015年首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过多年在岩土工程行业内的深耕,逐渐发展为一个集科研、施工、劳务、工艺优化.设备研发与制造等综合性的企业集团。
江西基业集团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上曾取得突破性进展,拥有各类岩土工程相关的专利60余项, (分属10余个自主创新系列技术) 。先后获得国家发明金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编、参编江西省地方及企业标准ZH-701-2005《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和国家行业标准JGJ/T290-2012《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36-06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某础技术标准》。
近年来,江西基业集团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以岩土工程施工、工艺研究、工程机械制造、建筑节能、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发展为基础,带动新能源、智能设备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整体协调优势,以集团化管理模式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以集团化平台经营模式增强公司整体创新能力分别在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安徽、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全国十几个省 (市) 、自治区,完成各类基础施工7000余项。
未来,江西基业集团将全力推动绿色建筑及岩土工程技术创新等领域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在持续的工艺研发方面,我们将加大与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整合与协作力度,始终本着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确保使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力争与时俱进,永不停歇!实现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之目标!
一 、 桩基础系列(已获专利24项)
01 工法原理及工艺名称
针对基桩受力原理与特性,结合各种不同的结构设计特征和土、岩地质条件,分别研究并推出如下工艺:
1、全夯式扩底桩:全程夯扩施工,重锤夯挤扩底,轻锤低击成桩;
2、扩径扩底变截面桩:全夯式穿越法施工、桩身可变截面(含圆型、方型、异型) 成桩;
3、综合作用(预应力抗拔)系列技术:预应力钢筋砼灌注桩 (国内首创后张法施工);
4、长螺旋压灌桩(第三代技术及正在研究的第四代系列技术):空孔、咬合、无沉碴;
5、高频冲击振动成桩工艺:在沉桩的同时,充分挤密桩间土,消除负摩阻,穿越松填砾、碎石土层;
6、冲击成孔破石挤密桩: 专门针对大片 (块) 石回填及孤石深埋区域成桩;
7、其它桩型:倾斜混凝土灌注桩、超大型钢板桩。
02 技术特点与性价比特色
1、将基桩施工质量的人为凭感觉控制,逐步改变为机械,硬性或智能型的“自动控制”;
2、针对现场灌注桩施工环保与施工质量(泥浆排放、桩身质量及沉碴)控制难问题,找到彻底解决办法(从设备及工艺入手) 获得“傻瓜桩机“的操控效果;
3、针对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中,基桩需同时满足抗压、抗浮、抗拔、抗裂及高耸构筑物须同时提高水平承载力问题,研发并创造”一桩多用”及一桩多能的新工艺;
4、利用各种桩体须穿越各类土层的共性特点 (且均具强度与作用),进行综合利用,形成各具特色的成桩工艺"与成套“设备",其中:
①全夯式扩底桩: 桩身质量可靠(全程夯扩,低锤密击),单桩承载力高,彻底消除桩身质量通病;
②扩径扩底变截面桩:摩阻面积及端阻力成倍增加,变桩身“强度验算”为“设计依据”;
③综合作用桩:保持抗压力、提高抗拔力、消除拉应力、彻底解决险抗裂问题;
5、围绕低碳、生态原则,结合变刚度设计与变刚度施工要求,提升综合功能与作用。
6、性价比特色:在确保承载力与稳定性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岩体及桩身材料的本身作用,坚持“先小桩后大桩、先短桩后长桩"及”一桩多用”的原则,以确保性价比优势。
03 适应性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范围: 1500~15000KN,适用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及各类桥梁、风电高塔等具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2、成桩直径为400~1300mm共约16种,桩长不宜大于40m;
3、挤土型或夯扩型的中、小桩持力层一般选用粉土、粘土(可、硬塑) 及细、中、粗砂或砾砂层 (松散~密实) ;
4、半挤土、非挤土型的中、大径桩持力层一般选用强、中风化基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宜大于30MPa;
5、按应用范围可适用于:
①抗压工程桩; ②抗拔(抗浮) 工程桩;③复合地基刚性桩或散体材料桩; ④基坑(边坡) 支护排桩;⑤支顶或抗拉(抗拔) 斜桩; ⑥超大型临时型钢支挡(土、水)或围护桩
04 社会综合效果
1、在各种工艺进行合理的系统匹配后,达到质量保证系数的大力提高,工作条件系数满足0.8及以上,无论是长桩或短桩,其单桩承载力均可基本用满桩身的抗压强度值 (C35~C40);
2、由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使基础布桩量及承台体积大大减少,达到节材、节能、低碳减排及缩短工期目标;
3、减少或消除打桩施工时的废气、废液、泥浆排放等因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减少及消除因基桩施工属地下土体内隐蔽作业而存在的"质量隐患”,将人为控制手段转变为"机械"或”智能"的硬性指标控制;
5、迎合”抗浮设计标准”提升的需要,消除或减少地下构件的拉应力及裂缝宽度等负面影响。
05 应用实例
1、其中的全夯系列桩(全夯式扩底桩、多头扩底桩、扩径扩底变截面桩)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单项工程3000余个,完成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米;
2、长螺旋压灌桩系列,完成各种商住楼建筑面积达150万平米;
3、综合作用桩,已成功应用于南昌、九江多个高层及超高层项目的抗浮桩与支护桩,效果良好;
4、以上各种基桩,已施工完成14.5万余根,通过小应变检测及静载试验检测,尚未发现过任何一个项目的桩身施工质量问题(缩径、离析、蜂窝、气泡、吊脚、断桩等灌注桩质量通病),其中一类桩占99%(另1%的二类桩被挖出检查后发现,一般为“中间扩颈”,详见竣工资料)。
二 、地基处理系列(已获专利13项)
01 工法原理及工艺名称
充分利用原士体构成原理,达到“三相体"的最佳匹配与密实、整合效果,先后原创出如下工艺:
1、超深挤密强夯法: 动力密实固结,成倍提高加固处理深度;
2、新型柱锤强夯(置换) 法: 动力密实固结,成倍提高加固处理深度与置换处理深度;
3、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动力密实固结,成倍提高加固处理深度与置换深度,利用不同锤型,递增分层处理效果;
4、双重挤密固结法:
①冲击振动挤密+高能夯实挤密; ②排水固结+动力固结;③骨料挤密+骨料楔形墩=竖向排水通道;④竖向排水通道+平面透水层+被挤密的桩间土=复合地基;
5、岩溶高强复合地基处理法:
①深层、中层、浅层综合处理; ②刚性桩、半刚性桩、柔性桩,综合作用;
6、顺轨冲击成孔破石挤密桩工艺与设备。
02 技术特点与性价比特色
1、充分利用土体本身强度与作用,必要时适当增加地方廉价的粗细骨料,达到动力压缩与排水固结的双重效果;
2、重点针对场地已有粘性土、粉土、砂土、碎(块)石、建筑物碎骨料(垃圾)、工业废值骨料等进行综合利用;
3、可针对复杂的”岩溶地基”、"山区松厚回填土"、"大径块石杂填区域"、"淤泥及淤泥质土"区域地基土,进行相对简单直观的原生态处理;
4、充分发挥已大力提升的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能力,达到按需配制效果(各种不同工艺配备各种相适应的专用设备) ;
5、通过可视法施工,了解土体内有效处理深度、块(孤)石区段被穿越或挤密、夯实的详情。
6、综合技术特点:
①土颗粒密实度提高 (针对松散土体); ②孔隙水排放 (针对含水量大土体);③压缩、密实、固结能力提升 (工艺、设备、工法)。
7、性价比特色: 就地取材、强制固结,以获取强度与稳定性及承载力。
03 适应性
1、可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承载力要求与业主的"使用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处理方案,可同时满足工程地基与地面地基的设计与使用要求;
2、可处理近水区域(江、河、湖、海沿岸) 含水量过大的软弱土层;
3、可处理山区新近回填的松厚杂填土;
4、对含有大块石或卵石或群体孤石区域,进行“利用型”处理,
5、可处理或参与处理各类岩溶地基;
6、一次性处理深度为≤30M,承载力要求为(特征值) 100~500Kpa的高难度、高强度要求的项目;
7、对湿陷性黄土区域及抗冻融区域进行相应处理,
8、可处理各种结构形式的建(构) 筑物地基、路基及机场、码头、矿山等设施的地基基础。
04 社会综合效果
1、在处理工程地基的同时,可顺带处理室内外地面地基,既满足建(构)筑物的轴压力要求,又可满足室内外地面的"使用要求”;
2、坚持“本土利用"或"就地取材"原则,达到更佳状态的节材、节价、节时效果,提前实现“碳峰值"与"碳中和"目标;
3、满足绿色建筑与被动节能及原生态要求,达到“循环经济”目标;
4、有利于达到"一次性处理、永久性使用”的社会效果(即:不会形成永久性的地下障碍物;不存在寿命周期问题,处理后的承载力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满足建(构) 筑物迭代使用需要)。
05 应用实例
1、针对各类软土、松填土区域的处理面积,已逾3000万平方米 (详见施工合同) ;
2、已完成各类建 (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已逾2000万平方米 (详见竣工资料) ;
3、针对我国喀斯特地貌多而复杂特点,探索岩溶区域高强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瑞金太阳城6#,8#地块高层商住楼 (11~31层,共12栋)、宜春宝湖城商住楼、九江柴桑都小区超高层住宅小区(28~30层共8栋)、新疆乌恰锌矿项目等(强度要求为400 500kpa特征值),共计完成约50万平方(高层建筑面积) 的岩溶、高强复合地基处理,
4、先后完成复杂的矿山项目处理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强度要求150~400kpa特征值)。
三 、 基坑及边坡支护系列(已获专利29项)
01 工法原理及工艺名称
1、利用基坑、边坡位置本身已有的土体作用,进行相应处理,使之具备一定的抗剪和抗渗能力;
2、利用“基坑支护”时效性的特点(支护结构完成其使命后可拆除) ;
3、利用水泥土的廉价与抗渗效果及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特点,针对基坑边坡工程的特色及各种工艺的特有性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如下成果:
①柱锤挡墙支护工法;
②水泥土桩 (墙) 的成桩成墙工艺 (等厚墙);
③圆拱筒式支护桩墙技术;
④可回收锚索工艺;
⑤支护排桩 (综合作用桩) ;
⑥全装配型钢重力式截水支护挡墙工艺与成墙及回收设备;
⑦机械成孔倾斜支护桩施工方法与设备。
02 技术特点与性价比特色
1、充分利用土体本身性能与特点,经处理后形成重力式挡墙与地下暗坝,既能解决支护挡土问题,又能截止地下水形成止水帷幕作用;
2、引进的可回收锚索工艺,作用直观可靠(每根均为先进行抗拔试验),在完成支护功能后全部拔出回收,重复利用;
3、根据水泥土的构成特性与强度特点,提升工艺效率,达到搅拌均匀、抗渗能力提升,形成等厚的水泥土截水支护挡墙;
4、利用型钢更易装配及组合、回收特点,形成多功能且具重力式作用的支护挡墙;
5、根据基坑平面形状特点及最佳受力模型和不同材料桩体的特性,研究最佳的对应处理办法与工艺及专用的配套设备;
6、利用倾斜桩的承压与抗拔特点,形成对地下支护挡墙的支顶与抗拉作用,以消除或减少坑内支撑对挖土与施工土建的负面影响,或节省双排或多排桩的工程造价。
7、性价比特色:充分理解土、岩、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挖掘其本身的正面作用,同时尽情发挥各种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特色,获得及加强挡土与截水效果,减少 (每延米)支护造价。
03 适应性
1、各项工艺,可适用于各类回填土、砂土、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等地基土体,但均有各自的针对性;
2、柱锤挡墙支护工法、水泥土桩(墙)的成成墙工艺,若是在独立工作时,一般适应开挖深度为不大于10m的单层或双层基坑或边坡;
3、圆拱筒式支护桩墙技术、可回收锚索工艺、支护综合作用桩及斜桩工艺,适用于各种深度的支护(临时性或永久性的边坡与基坑) ;
4、全装配型钢重力式挡墙工艺,可适合各种土质 (尤其适合特软土) 条件下的临时性支护,可与各种支撑、锚索搭配使用,也可单独成桩、成墙应用,更可形成“全钢支护与回收体系”;
5、针对各种不同的岩、土、水地质条件,进行具针对性的合理选用,以确保其适应性。
04 社会综合效果
1、坚持”本土利用“或"就地取材"原则,达到更佳状态的节材、节价、节时效果;
2、利用基坑支护的"临时性"特点,达到各种构件、材料的重复利用效果,满足全回收目标及"循环经济"要求;
3、助力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城市建设与更新、边坡安全与稳定等民生需要;
4、满足"绿色建筑”与"“被动节能"及“原生态"要求,
5、响应政府号召,尽可能达到低碳、环保、全装配、工厂化、利用率、循环经济效果,尽量少留或不留障碍物给他人 (后人)等国策要求
05 应用实例
1、柱锤挡墙支护工艺,已应用于多个大型项目的基坑和永久性边坡支护工程,效果明显,为业主节省建设投资共约2000万元;
2、可回收锚索,已在南昌市应用于3个基坑支护项目,效果均佳,为业主节省投资近1500万元;
3、水泥土桩(墙)、全装配型钢重力式挡墙等技术的成桩成墙工艺、圆拱筒式支护桩墙技术工艺,机械成孔倾斜桩工艺,已完成专利申报(已获批16项) ,室内研究与设备改造试验已基本完成,即日可投入工程实践与应用。